这首歌唱遍了祖国大地
《我爱你,中国》的歌词发表于1979年的国庆节前,这天,电影《海外赤子》在全国公映。我在为歌曲《我爱你,中国》作词的时候,正担任广州军区政治部战士歌舞团创作员,而这首歌的作曲者为郑秋枫,时任广州军区政治部战士歌舞团创编室主任,这首歌的首唱者为中央音乐学院的叶佩英教授。
《我爱你,中国》的歌词最早构思于1972年。小的时候,我从父亲瞿道宗(著名水利专家)那里,学会了一首英文歌——《美丽的美国》。20世纪50年代,大姐瞿玲教我唱苏联歌曲《祖国进行曲》。后来,由于专门从事文学创作,我有机会读了《我的法兰西》《我爱秘鲁》及《爱老挝》等诗歌。我告诉自己:一定要写一首歌颂中国的歌。
1976年前后,我完成了《我爱你,中国》的初稿。年轻时的我非常勤奋,每天都写一首诗或一首词,写好后就压在一沓稿纸之下,等待发表。终于等来了机会。1978年早春,我读了电影文学剧本《海外赤子》。此前,我的夫人彭素被派去广西的文化系统担任军代表,认识了一位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后分配到广西电影制片厂的编剧——胡冰。那年,我的作品《颂歌献给毛主席》和《颂歌一曲唱韶山》被《战地新歌》刊载,全国传唱。胡冰写了一个电影文学剧本——《海外赤子》,定位为和《音乐之声》类似的音乐故事片。胡冰通过我的夫人彭素找到我。于是,我有机会为电影写了10首歌曲:《月光摇篮曲》《我的根啊,在中国》《祖国之恋》《思乡曲》《高飞的海燕》《我爱你,中国》《生活是这样美好》《为什么山林这样寂静》《啊,春来了》《飞向明天》。另外9首都是根据剧情创作的,只有《我爱你,中国》一首是为剧中人(陈冲饰演的黄思华)选取的自己的成品。后来,电影采用了其中的8首歌词,这些歌面世后都广为传唱。
《我爱你,中国》在送审的过程中,还有一点小波折。珠江电影制片厂的一位制片人提出“我爱你,中国”的表述不妥:“中国”是第三人称,难道你不是中国人吗?应该是“我爱你,祖国”。又有一位摄影师提出,由于镜头的需要,希望将歌词的第一段和第二段对调。我权衡利弊,做了妥协:歌词的第一段,先唱写意的“春天蓬勃的秧苗”和“秋日金黄的硕果”,以及“青松气质”和“红梅品格”;歌词的第二段再唱写实的“碧波滚滚的南海”和“白雪飘飘的北国”,以及“森林无边”和“群山巍峨”。我以为,两段文字调换,虽不符合先实后虚的文法,却也无伤大雅。对于歌名,我坚持不改,我就是要喊一声祖国母亲的名字:中国!
影片上映后,歌词《我爱你,中国》再未改动一字,至今已传唱了40年。我记得《海外赤子》整部电影的作词费是80元,我写了10首歌词,采用了8首,平均下来,每首的稿酬是10元钱。显而易见,对我来说,精神层面的收获更多。
《我爱你,中国》经谱曲后传唱,获奖无数,在1984年,还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(亚洲)歌曲集。
诗无达诂,倘若一定要说出《我爱你,中国》每一句歌词的出处,难免牵强附会,但似乎也有来处。第一,百灵鸟。儿时,在旷野,一只百灵鸟呖呖鸣叫着钻入云霄,母亲会说:“听,听,百灵鸟!”百灵鸟与云雀,是两种不同的鸟儿:云雀会扇着翅膀,悬停在半空歌唱;百灵鸟一飞冲天,掠空而过,已经飞远了,可它的叫声还不绝于耳。第二,蓝天。1949年10月14日,那年我5岁,家住广州西关昌华大街8号。响了一夜的炮后,轰隆一声,国民党的军队炸了海珠桥。清早,我出门上街,仰望朗朗晴空。珠江边,广州最高的楼宇——爱群大厦,从楼顶瀑布一般地泻下一幅巨大的标语:“中国人民站起来了”;阳光下,一队又一队的解放军,唱着“解放区的天,是明朗的天”。明朗的天,是我对童年永远的记忆,是我的初心。第三,青松气质、红梅品格。这两个比喻,代表着我极力推崇的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。此前,在我写的《颂歌献给毛主席》中,就有“红梅傲雪报新春,高山松柏万年青”的句子。第四,碧波滚滚的南海。1962年,我以全科满分的成绩高中毕业,响应祖国的召唤,投笔从戎。我来到南海上的一个小岛(横琴岛)当兵。我们的连队,后来被国防部授予“南海前哨钢八连”的称号。从哨长到炮兵排长,一直到21岁时调入广州军区政治部文化部担任专业作家,我生命中最宝贵的青春岁月,就是在碧波滚滚的南海边度过的。1974年,我又参加了西沙群岛自卫反击战及解放岛屿的行动。第五,白雪飘飘的北国。1945年11月14日,我出生后的第二年冬天,在重庆,《新民报·晚刊》发表了毛泽东作于1936年的《沁园春·雪》;不久,在国民政府任职的父亲瞿道宗便托人找来印刷版的毛泽东的手迹,镶框挂于中堂。我3岁刚过,就由母亲张熙瑞口授,背诵“北国风光,千里冰封,万里雪飘”。其豪情壮志,在我的血脉里流淌。第六,家乡的小河。在我的精神世界里,从梦中流过的江河有3处:一是我的出生地四川广安的渠江,二是我的启蒙之地——广州西关培正小学所在的荔枝湾,还有我青少年时代多次游泳横渡的长江。
歌词《我爱你,中国》的成功创作,更多的是幸运。一个词作家,最大的幸运是遇到一个好的作曲家。我这一辈子,有幸遇到了郑秋枫、施光南,还有赵季平、瞿希贤、谷建芬、傅庚辰等,他们都是我生命中的贵人。
当然,作为词作家,我的努力及坚持不懈,更是不可或缺的。你可知一首经典歌词是如何得来的吗?我们不讲语文,只谈算术:一个中等水平的词人(譬如我),一辈子要写多少作品,才能成就一首所谓的经典作品?一般来说,我写了10首歌词,最多能有一首得以谱曲。谱了曲的10首歌词,最多能有一首得以演唱。唱了的10首歌词,最多能有一首得以流传。流传了的10首歌词,最多能有一首成为金曲。最要命的是,我自以为是金曲的10首歌,经过至少30年的汰选(政治的、地域的、美学的),最多能有一首侥幸成为“推荐歌曲”。
据此,从理论上来说,至少要写够10万首歌词,才有可能产生一首所谓的“推荐歌曲”(它当然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经典作品)。除非幸运,许多人终其一生,几无可能有此机缘。因此,对我来说,《我爱你,中国》是不可复制的。
线上线下放声唱 新老民歌焕光彩
近日,首届“歌之魂杯”东北民歌艺术展演拉开帷幕,以“传承文化唱经典 助力青年谱新章”为主题,挖掘传唱东北地区优秀传统民族经典歌曲,为青年歌唱演员搭建成长舞台。活动的开展正是近年来民歌受到广泛关注的一个缩影。如今,民歌不仅在各类音乐平台、短视频平台上大放异彩,还逐渐成为不少综艺节目青睐的香饽饽。
《茉莉花》《沂蒙山小调》《南泥湾》《康定情歌》《山丹丹花开红艳艳》《在那遥远的地方》等经典老歌在舞台上不断焕发新彩;《眼泪花儿把心淹了》《花儿一唱天下春》等新歌因热播剧《山海情》而唱进亿万观众心坎;《你莫走》《泪蛋蛋掉在酒杯杯里》《可可托海的牧羊人》等原创作品在网络上掀起一股民歌热潮。这些都在彰显着民歌的强大生命力和广泛的群众基础。那么,民歌的魅力何在?当下我们又该如何做好民歌的保护传承,让民歌持续焕发光彩呢?这是新时代音乐人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。
关于原生态民歌保护传承的大讨论持续了很多年,随着广大乡村旧貌换新颜,城镇化加速,民歌赖以生存的土壤有所变化,这一问题受到更多关注。
我们为什么要保护传承原生态民歌?一方面因为它独特的文化价值。社会各界普遍认为,源于我国各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实践,广泛流传于民间,即兴创作、口头传唱、形式活泼的民歌,是各族人民丰富情感和杰出创造力的重要体现,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,也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之一。另一方面源于它厚重的艺术价值。民歌从民间来,从人民中来,它丰富多样,色彩斑斓,以独立完整的声乐体系蕴藏民族风情,活化石般彰显民族根与魂,能够为不同时期的音乐创作提供源源不断的养料。
我们应该如何传承原生态民歌?多年来,相关各方进行了积极探索,积累了宝贵经验。
一是举办民歌类比赛。如,20世纪90年代延续至今的品牌赛事——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(前身广西国际民歌节),全国性、高水准的“中国原生民歌大赛”(前身“南北民歌擂台赛”),区域性的西南民歌邀请赛、中国陕北民歌艺术节、“左权民歌汇”、上海市民文化节江南民歌大赛等,会聚高水平的原生民歌歌手,为中国原生态民歌的展示提供舞台,促进各民族间音乐的广泛交流与发展,通过优秀原生民歌手的大聚会、最美乡野歌声的集中展演,抢救、挖掘、整理、繁荣原生态民歌。
二是策划制作民歌类节目。以央视为代表,曾推出多个节目聚焦民歌。如《CCTV西部民歌电视大赛》较早地通过电视屏幕将充满个性、丰富多彩的中国民歌艺术推介给广大观众;《中国民歌大会》,以赛歌打擂的方式,推广中国民歌经典作品,普及传统民俗知识,全方位展示中国民歌艺术的魅力;《民歌·中国》则以中国原生态民歌歌种版图概念系列化开拓中国民歌艺术视野,系列化介绍中国民族、民间的原生态民歌艺术。此外,广西卫视品牌栏目《唱山歌》名家荟萃、新人辈出,山西卫视《歌从黄河来》传承经典、继往开来,都曾引发强烈反响,促进了民歌的传承与创新,推广与普及。
三是打造民歌类文旅融合产品。近日,广西桂林大型山水实景演出《印象·刘三姐》恢复演出的消息让不少人喜出望外。谈及民歌类文旅融合产品,《印象·刘三姐》无疑是最具代表性、最成功的案例之一。《印象·刘三姐》开实景演出先河,以刘三姐为引,通过写意的画面与大家耳熟能详的山歌,代表性地展示出广西壮、瑶、苗、侗等少数民族的风俗风情以及漓江周边的百家万象,受到广泛欢迎,许多民歌作品传唱不衰。
越是往前走、向上攀,越是要善于从走过的路中汲取智慧、提振信心、增添力量。过往的积极探索和宝贵经验能为我们带来哪些启示?如何继往开来,助力新老民歌焕发光彩?我们需要进一步总结思考。
面对机遇和挑战,线下民歌比赛、会演,线上民歌竞技、展示,仍是保护传承民歌最有效、最具传播度的方式之一。比如今年新播的《春天花会开》在创新表达传统民歌,联系新时代大众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,一些作品受到年轻人的欢迎。比如节目中两个东北女孩演绎的东北民歌《从前的冰糖葫芦》,甜美嗓音唤醒很多人的童年记忆,节目中的伯乐(评委)也纷纷唱起记忆中的民歌或采风收集的原生态民歌。当然,无论是线下会演,还是线上节目,既要有守正创新、时代化表达,也要坚守底线,拒绝“糟改”“乱改”。
提到《解放区的天》《地道战》《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》等红歌,熟悉的旋律会立刻在脑海中响起。其实,它们之所以受到广泛欢迎,民歌添彩功不可没。《解放区的天》乐谱来自作者刘西林孩提时代所听的民歌《十二月》;《地道战》融合了河北民歌和戏剧元素;《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》的旋律则取材于晋察冀边区流传的民歌《霸王鞭》。著名作曲家赵季平创作经典音乐无数,其中一个法宝便是从民歌中汲取营养。比如《好汉歌》音乐动机取自山东郓城民歌《呀儿哟》和单县民歌《王大娘补缸》,歌曲《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》借鉴了陕北民间的打夯歌等等。可以说,民歌成就了很多优秀音乐作品,音乐作品反过来也在为民歌代言,推动了民歌保护与时代化表达。当前,我们的音乐创作仍然需要从民歌中汲取创作灵感,这不仅能提高音乐作品的文化底蕴,还能有效矫正歌手缺乏个性、“千人一声”的问题。
随着党和国家不断提高对文艺创作和文旅融合的重视,民歌保护传承拥有更加广阔的前景。近年来,许多文艺创作主动向民歌取经,比如歌剧《运之河》,主旋律取自地道的扬州民歌《拔根芦柴花》;舞剧《一把酸枣》音乐元素融入《想亲亲》《看秧歌》《绣荷包》等山西民歌;音乐剧《冰山上的来客》唱响“花儿为什么这样红”;楚剧《大别山人》响起“月儿闹三更,送郎当红军”。此外,文旅融合的深入开展为各地保护传承民歌打开了新的思路。不少地方在景区常设民歌演出场所或定期举办民歌会演活动,既彰显地方特色,又让民歌焕发新的生机,一举多得。民歌是一个资源宝库,值得我们守护并不断挖掘其时代价值。
(作者:周珊珊、金顺爱,分别系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博士研究生、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)
相关问答
看天下劳苦人民都 解放 歌词?歌名: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歌手:王玉珍所属专辑:20世纪中华歌坛名人百集珍藏版作词:梅少山,张敬安,梅会召,欧阳谦叔作曲:张敬安,欧阳谦叔娘的眼泪...歌...
《看天下劳苦人民都得 解放 》歌词?歌曲: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歌手:王玉珍作词:董小吾作曲:罗宗贤专辑:《洪湖赤卫队》发行时间:1959年具体歌词:娘的眼泪似水淌,点点洒在儿的心上,...歌...
《看天下劳苦人民都 解放 》二胡用什么调拉?《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》二胡曲用什么调拉?1⃣️歌剧《洪湖赤卫队》中韩英的一段唱,曲子定的1=F调,就是曲中的do音在F音键(fa)上,二胡定音d1~a1、要用6...《看...
东方红的歌词?歌名:东方红演唱:曹丁填词:李有源、曹丁谱曲:李焕之、曹丁编曲:李焕之、曹丁歌词:东方红,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,他为人民谋幸福呼儿咳呀,他是人民的...歌...
1940年创作了什么红色歌曲?创作了革命经典歌曲《跟着共产党走》,是沙洪、王久鸣在20分钟之内创作的。你是灯塔,照耀着黎明前的海洋;你是舵手,掌握着航行的方向。伟大的中国共产党,...
音乐 简谱 是后来从外国传到国内的,那么古代几千年,音乐是如何流传下来的?因为没有统一记谱方法,国内很多古代音乐都失传了,甚至连曲名都没有流传下来,或者虽有曲谱,但是也已不知音乐原本的样子,不说中国,就算是欧洲,在记谱没有统...
东方为什么红(电视剧,东方,主题曲)歌词?毛主席领导穷人翻身,咱就编个《毛主席领导穷人翻身》(即《移民歌》)的歌来唱吧”。1943年冬,李有源(1903-1955)依照原陕北民歌《骑白马》的曲调编写成一首长...
简谱 中音符的记号一共有哪些? - 9nhI46IA 的回答 - 懂得记谱法记录乐曲的方法叫做记谱法。在历史发展过程中,由于乐曲的不同内容和需要而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记谱方法。如为古琴用的古琴谱,为锣鼓用的锣鼓谱,...
笛坛历史上,王铁锤的早年经历是怎样的?王铁锤先生,有名笛子演奏家、教育家、我国北派笛子大师。话说2013年,一部宫廷情感大戏《甄嬛传》备受观众的喜爱,这部戏甚至在国外也大获成功,孙俪更是获得...
曲的多音字组词?1、[qǔ]能唱的文词,一种艺术形源式:曲艺。曲话。歌的乐调:曲调(diào)。曲谱。异曲同工。曲高和(hè)寡。2、[qū]弯转,与“直”相对:弯曲。曲...曲...